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31:11 来源:全球快讯网 作者:孤月
当地时间12月18日,美联储宣布再次降息25个基点,并表示明年可能还会进行降息,但幅度会在50个基点内,而且次数只有2次。对这个情况,国际市场投资者不感到意外,因为在本月初,美国再次降息的概率已经超过85%。然而,美联储的做法似乎让美股被“吓到了”,纳指、标普500、道指三大指数单日跌幅均超过2.5%。出现这种情况,可能是美国市场预期过于乐观,但美联储公布的预期降息幅度和次数,都低于这个预期,引发了这轮美股的波动。事实上,不仅美股全线大跌,美债、黄金、虚拟货币也在走低,但有一个指数依然坚挺,那就是“美元指数”。这说明了一个情况,即美国有很多人在买入现金,市场认为美元现金的流动性会大幅度下滑,这可能让“大萧条”重演。因为当年美国出现“大萧条”,就是因为美联储想要遏制通胀,长时间维持货币紧缩政策,造成大批银行倒闭也不肯停止,最终使得通胀彻底失控。这个局面,跟现在美国的情况很像。而从美联储的表态看,在2023年他们停止紧急加息后,坚称2024年不会降息。进入2024年后,美联储就食言了,声称年底可能会进行一次降息。结果到了2024年9月,美联储在降息50基点后,又表示还可能降息一次。现在,美联储在4个月内3次降息,还声称2025年只会降息1-2次。这种当面一套,背地一套的做法,就是为了让市场把预期拉满,然后再告诉全球实际情况不如预期,完成“利好变利空”的操作。不得不说,美联储的金融操作手段确实精明。然而,金融不过是贸易的衍生物,而贸易与生产力是挂钩的。能反映产能的直接数据,就是发电量。在2018年,美国的全国发电量是约4.18万亿度,5年后则是4.4万亿度。然而,中国在2018年发电量已经达到约6.8万亿度,到2023年则提升至9.36万亿度。或许有人会说,美国还有先进的高新科技,但人工智能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电力。可以看到,美国的生产力确实在下滑。因此,即便美国的金融操作做得再精妙,但无法提升自身的生产力,使得他们不能把“蛋糕”做大,一系列问题就得不到解决。而且,特朗普将在明年1月20日上台,他的两大核心政策,一个是增加关税,另一个是美国国内减税。前者会让美国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,造成通胀进一步上涨。后者虽然能刺激消费,但长期持续会加大美国财政的负担,通胀依然无法遏制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